博客信息
起重机的车轮的材质及与轨道的配合要求?
起重机车轮的材质选择与轨道配合要求,需基于 “承载能力、耐磨性、运行稳定性” 三大原则,确保车轮与轨道协同工作,满足起重机的长期作业需求:
在车轮材质方面,核心需具备高强度、高耐磨性与良好的冲击韧性,常见材质分为三类:一是锻钢车轮,材质多为 60Si2Mn、65Mn 等合金结构钢,通过锻造 + 热处理(淬火 + 回火)工艺,使车轮表面硬度达到 HRC58-62,心部硬度 HRC30-35,兼具高表面耐磨性与心部抗冲击性,适用于中大型起重机(如额定起重量≥20t 的桥式起重机、门式起重机),能承受较大的静载荷与冲击载荷;二是铸钢车轮,材质多为 ZG35SiMn、ZG45Mn,通过铸造 + 热处理工艺,表面硬度 HRC50-55,承载能力略低于锻钢车轮,但成本较低,适用于中小型起重机(额定起重量<20t)或轻级作业工况(如 S1-S3 工作制);三是球墨铸铁车轮,材质为 QT600-3、QT700-2,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与减震性,表面硬度 HRC45-50,适用于轻载、低速的起重机(如电动葫芦起重机),或作业环境对噪声要求较高的场景(如车间内的小型起重机)。此外,特殊工况下需选用定制材质,如高温环境(如冶金起重机)需选耐高温钢车轮,腐蚀环境(如港口起重机)需选不锈钢车轮或表面镀铬的车轮。
在车轮与轨道的配合要求方面,需重点控制四大参数:一是直径配合,车轮直径与轨道顶宽需匹配,通常车轮踏面宽度应比轨道顶宽宽 10-20mm,避免车轮边缘与轨道侧面过度摩擦;同时,同一台车的车轮直径偏差需控制在 0.1% 以内(如直径 500mm 的车轮,偏差不超过 0.5mm),防止车轮直径不一致导致起重机运行时 “跑偏”;二是踏面与轨道的接触精度,车轮踏面需为特定的弧形(如单圆弧、双圆弧),与轨道顶面相适配,接触面积需达到 70% 以上,避免局部接触应力过大导致车轮或轨道过早磨损;车轮踏面的圆度误差需≤0.1mm,表面粗糙度 Ra≤1.6μm,确保运行平稳;三是车轮轮缘与轨道侧面的间隙,轮缘的作用是防止起重机跑偏,轮缘与轨道侧面的间隙需控制在 5-10mm,间隙过大易导致起重机 “脱轨” 风险,间隙过小则会增加轮缘与轨道的摩擦阻力,加剧磨损;四是安装定位精度,同一端梁上的车轮,其轴线平行度偏差需≤0.1mm/m,车轮中心距偏差需≤±2mm,确保车轮同步转动;车轮与轨道的垂直度偏差需≤0.5mm/m,避免车轮踏面与轨道顶面出现 “偏磨”。此外,车轮与轨道的硬度需匹配,通常车轮表面硬度应比轨道表面硬度高 3-5HRC,防止轨道硬度过高导致车轮过度磨损,或车轮硬度过高导致轨道损伤。
https://www.konecranes.com.cn/
产品推荐



